25 2025-04
淄博物華樓積極發掘地緣優勢特色打造傳統經典產品
?
本身就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的老字號企業山東淄博物華樓食品有限公司在以傳統經典口味產品為主的同時,創新發展方式,積極發掘地緣優勢產品,不斷加大對新產品的研發力度,在新原料、新工藝的開發和應用上,體現明顯,研發出更具地方特色的產品,增加了不少亮點和賣點。傳承于家族 服務于百姓
物華樓食品以經營傳統風味糕點為主,歷史淵源流長,獨具民間特色,產品來源于民間,傳承于家族,服務于百姓,是中華民間飲食文化中的典型代表。可以說沒有家族的歷史傳承,就沒有今天的”物華樓”,其發展和歷史演變成三個階段,建國前、建國后和改革開放以來。
據臨淄區《金山鎮志》東崖村征集材料考證,民國初年的1929年,南劉征東崖村有一家志謨糕餅鋪,常年制作經營面食、糕點,在當地聲譽很高,店主叫孫志謨(即現在物華樓食品公司法人孫能友的祖父),他從十四歲開始跟族人孫朝朱學藝,當時制作經營“山西?餅”和“南方點心”,小志謨淳樸善良心靈手巧又勤奮好學,練就一手好手藝,手藝學成后,就辦起了自己的烤餅糕點作坊,用心鉆研反復試驗發明了獨特的夾層烤爐,研制出了固定秘制配方,做工上更是有明確的規格標準,攪拌以至揉面、搟面、壓面都有一定的絕招兒,發明了即和面即制作技術。
制作的?餅以用料考究、制作獨到、工藝嚴謹、軟硬適中、厚薄均勻、咀嚼筋道;并配有花紋圖案,風味特點顯著,“嚼上一小口,香滿一大口”。老月餅制作更是精心選材,配方獨特,一品一味,各有千秋,享有“寧舍一月不點燈,不舍志謨老月餅”的美譽!
1956年公私合營后孫氏族人為了不讓人人愛吃的“山西?餅”、糕點失傳,主動要求到村副業隊制作?餅,從建爐到進料每一個程序嚴格把關,村里經濟得到了發展,飲食文化得到了傳播,附近各村村民到東崖村買上烤餅、糕點招待客人走親訪友,當時成為一件體面的事。用材務真 用工須精
改革開放以來,為了使“老?餅、老糕點”的繼續發揚光大,第三代傳人孫能友不辜負父輩的期望,在繼承了家族傳統制作的基礎上,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理念,2000年大膽承包了淄博東泰食品有限公司,加大了產品研發和創新。
繼續秉承著“用材務真,用工須精,”和“做精才是手藝”的理念,為適應新時代新需求,不斷創新,不斷提高,不斷開發出新品,并力爭把每個產品做到最好。孫氏家族的第五代傳人孫守偉也在食品加工上努力學習、刻苦鉆研,在老一代人的影響和帶動下,成為物華樓食品公司的中堅力量。
2009年孫能友完成了從志謨?餅、糕點坊到物華樓的演變。回村創辦了淄博物華樓食品有限公司,使家族的傳統工藝與現代糕點制作工藝不斷融合創新,以“質量為本,服務大眾”的經營宗旨贏得了眾多消費者的青睞。
加入行業協會,經常組織技術交流,組織教材學習、聘請業界精英師資傳授制作技能,打破師門界限的限制,使工人熟練掌握制作技術,技工隊伍也有了很大提高。在糕點中采用結晶果糖替代部分白砂糖,用十年時間挖掘研發了低糖“山東老月餅”的獨特配方和加工工藝,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更受消費者歡迎。
是什么原因引發物華樓牌山東老月餅的“快銷現象”?孫能友說:“我們一靠品質,二靠信譽。市場需求再大,品質為先,我們不做劣質產品,更不能為了賺錢,一味地去增加產量,不顧質量。”
記者采訪時,正趕上兩撥前來洽談合作的電商、客商,與他們一起參觀了原料倉庫、生產車間等,二十多種原材料全部來自原產地,全部都是上等優質食材佳品。孫能友說;“好的原料是做高品質食品的基礎、前提和保障。盡管原材料價格一漲再漲,產品質量不能打折。”
多年來,物華樓食品將質量、信譽視為企業的兩個生命,發生在企業的兩個真實的故事足以說明。幾年前,投放在商超里沒有賣掉的500多斤月餅,被拉回了公司,孫能友嚴格按照規定和處理要求,把退回的月餅當柴火燒鍋爐。
一次夫人在配料時,將其中的一種原料重量配置不足,孫能友得知以后,進行了嚴厲批評,夫妻倆愣是半個月沒有搭腔。為此,孫能友發明了配料機,把各種原料的配比輸入電腦設備,按下按鍵各種原料足斤足量到達“指定位置”。
“解決高糖、高熱量的唯一辦法就是減糖,為此他一頭扎進了車間做起了實驗,一做就是1個多月,反復實驗不下50次,浪費的原料超過了一噸。“老婆孩子說我瘋了。”孫能友說,為了做健康食品,我們必須選用結晶果糖與蔗糖合理搭配,這樣才能使得月餅中含糖量大幅度降低。
Leave a comments